最新消息 > 花城科技論壇暨國際建筑師峰會舉行城市規劃展覽中心震撼亮相

文章来源: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7/1204/c1004-29683423.html

  花城科技論壇暨國際建筑師峰會  17位國內外院士,50多位國內外建筑大師、院校和設計機構負責人共同會聚廣州,熱論“為激變的中國而設計”,助推廣州打造國際設計之都。12月3日,由廣東院士聯誼會、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花城科技論壇暨國際建筑師峰會在廣州舉行,何鏡堂建筑作品巡展(廣州站)也同時開幕。何鏡堂等院士專家重點圍繞“為激變的中國而設計”這一主題展開,探討新時代傳統建筑文化傳承與創新。  借著舉辦這次活動的機會,廣州的“城市客廳”也在昨日震撼登場。備受期待,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終于亮相,預計近期對公眾開放。這座被譽為“城市客廳”的建筑由何鏡堂院士及其團隊設計,是新時代嶺南建筑的代表。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靖文、龍錕、林霞虹  通訊員袁仕聯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高鶴濤  一座城市的規劃展覽館,被譽為“城市客廳”。備受期待,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終于亮相。  “震撼!”  12月3日,眾多國內外院士和建筑大師都用“震撼”一詞來形容這座公共建筑。這座建筑由何鏡堂院士及其團隊設計,是新時代嶺南建筑的代表。它充分考慮嶺南氣候特點,利用白云山景觀打造白云步道,建筑和設計構件多采用嶺南建筑元素,格局開放,自然采光,處處體現綠色建筑的節能環保。  目前,展覽中心在試運營完善布展,預計近期對公眾開放。廣州市國規委主任彭高峰表示,希望規劃展覽中心成為會集眾賢、更好展現廣州城市之光的重要場所。  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位于白云新城文化中心區,緊鄰白云山,與白云國際會議中心隔路相望,是廣州市標志性公共建筑,由城市規劃展覽館、市地方志館、城市建設檔案館庫區、業務用房區等部分構成。集合了規劃展示、公眾參與、學術交流、城建檔案等功能。  規劃展覽中心呈長條形,充分利用周邊得天獨厚的景觀。首層入口是一個大型懸挑架空庭院,借景白云山,通過一座景觀橋飛架水面之上,形成一個獨具嶺南特色的入口。市民可以在架空庭院進行休憩,領略白云山美景,也可以到建筑相鄰的河涌游覽,感受嶺南水鄉風情。  中心主要設計者之一、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主任劉宇波教授帶著記者參觀,并對展覽中心進行了介紹。  劉宇波表示,建筑入口的設計可以形成底層氣流通道,結合景觀的水體結構蒸發降溫,十分適合嶺南氣候。建筑外立面覆蓋了兩種主要的建筑材料,一種是模仿嶺南民居蠔殼墻質感的深灰色鏤空金屬板,另一種是具有傳統韻味的陶棍百葉。兩種材料通過通光量和孔徑的細致設計,都可以在不遮蔽觀景視線的同時節約照明能耗。  當進入展覽館內部,記者就更直觀感受到這座建筑的獨特。不同于一般展覽場館依賴燈具照明,廣州規劃展覽中心的大部分區域都有自然光透入。由于鏤空金屬板和陶棍百葉適當分隔光線,室內展覽空間布置也經過精心搭配,使得建筑內部既有充足的光線,又保證參觀者能看到周邊的城市美景。當自然光透過鏤空金屬板射入場館,會在地面形成迷人的斑斕。在建筑的西側,還專門安裝了充滿嶺南風情的滿洲窗,視覺體驗十分美妙。  何鏡堂建筑作品  巡展(廣州站)舉行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廖靖文、林霞虹、龍錕通訊員袁仕聯)12月3日,由廣州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委員會、華南理工大學、廣東院士聯誼會、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舉辦的何鏡堂建筑作品巡展(廣州站)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開幕。這也是何鏡堂院士“為激變的中國而設計”建筑作品展繼在意大利成功舉辦和在同濟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國內多所名校巡展之后回到廣州。與以往巡展不同的是,此次廣州站選擇在何鏡堂院士及其團隊精心設計的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舉行。  廣州市副市長馬文田出席了何鏡堂建筑作品巡展(廣州站)開幕式并講話。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修龍,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吳業春以及何鏡堂院士分別在開幕式致辭。  馬文田在致辭時指出,本次何鏡堂院士建筑作品巡展突出時代性,依托地域性,展示文化性,集中展示了何鏡堂院士及其團隊在不同的地域環境、文化特點以及時代背景下建筑創作中的思考。  張錦秋、鄭時齡、鄧文中等17位國內外院士,嚴迅奇、馬若龍、HughTrumbull等港澳及國際設計機構的代表和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全國高校建筑學院或設計院的院長、副院長和國際設計機構的負責人,各地市住房城鄉建設、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的代表共300余人參觀了巡展。  院士專家盛贊廣州規劃  何鏡堂(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廣東院士聯誼會副會長)  我是個從45歲才開始起步的建筑師。經過幾十年的實踐,總結出“兩觀三性”(整體觀、可持續發展觀,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的理論。對于今天的巡展主題,我把它確定為“為激變的中國而設計”。總結我的建筑人生,第一,在激變的中國,各種建筑流派都有,我必須要有正確的理念,通過互相學習才有對建筑的正確理解;第二,一個人是做不出來工程的,所以一定要培養人才;第三,光有好理念,光有人才不行,還要有團隊,我一個人是做不出來工程的。好的理念,好的人才,好的團隊,三者融在一起,這是我唯一的辦法。  張錦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  廣州的城市規劃特別好,規劃先行,每一步都是執行著規劃,有序地一步一步來實現,而不像有些城市領導換屆了,馬上就前功盡棄。廣州城市規劃的延續性非常好,很扎實。因為以往老中軸線和新中軸線的思路有所局限,近期廣州的規劃有新構想,提出了沿著珠江打造“一江兩岸三帶”,我覺得這個想法非常好。  鄭時齡(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  廣州是一個包容的城市,對城中村沒有大拆大建,而進行適度有序的改造。廣州的思路應該值得上海好好學習,上海也有很多舊城中村,我覺得確實應該要做好轉化的工作。另外上海也在做黃浦江兩岸的濱江貫通,以后也可以向廣州學習。  修龍(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何鏡堂教授的這次展覽,能把全國最優秀的院士請來,這對廣州而言是資源也是機遇。廣州的未來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一定要有很好的技術團隊做支撐保證跟進。廣州未來大展拳腳的空間很大,如果廣州市需要的話,中國建筑學會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做好政府的智囊和助手。  魏敦山(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顧問總建筑師):  廣州對創新的想法很包容。我當年有幸參加在廣州舉行的第九屆全運會的設計,負責設計游泳館,第一次把游泳池和跳水池分開,這是從真正的功能使用上去考慮的,天河的體育中心也是如此設計。  孟建民(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及總建筑師):  目前的公開招投標有種“低價中標“的取向,這樣做不出最好的作品。如今做一線設計的院士非常少,他們都很珍惜自己的聲譽,只要他們設計的作品都是力求最好。如今福建已經有項目直接委托院士的制度,非常期待廣州也出臺這樣的政策。  吳志強(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  當我們徜徉在這些大美的作品當中的時候,我相信你我都會不自覺地仰視,細細地品味作品中間的立意、形式、結構、構造、用料,用心讀的時候,心就會被這些用心做的美所感動。  李曉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  何鏡堂院士最打動我的作品是玉樹災后重建的博物館,做得很精心,而且非常富有民族特色,但又是現代建筑。所以我就聯想起何院士這次在雄安新區的城市設計當中,提出了“中而新”。我覺得這既是時代的新,又是地域的新,又反映了中國的文化。(責編:李棟、趙爽)

關鍵字標籤:https://www.designspace-expo.com/

 
 

專營窗簾,窗簾設計
高品質的窗簾布,低廉的窗廉價格
幫您獨家設計專屬的窗簾、鋁門窗照明燈具水晶吊燈鋁門窗